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12-07 19:00:2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一、教材

《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导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教材篇幅简短,但思路清晰,要点突出,教法学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师教学。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探索过程,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和体会,我遵循编写意图,对教材还做了适当的扩充处理,增加了一些环节,让教学过程更显层次性和动态性。这一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稳定性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丰富三角形的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它多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实践性原则摆在重要位置,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等。教学中我将把这些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期望实现最佳效果。

三、学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考虑与上述教法相适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本节课我引领学生立足“三自”,主动学习,即:自由探究,自我总结,自主运用。安排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登封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探索中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一个三角形。(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强调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

3.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合作用小棒摆三角形

请同学们将我们课前准备好的四组不同长度的小棒拿出来,同桌两个相互合作,看看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哪组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2.小组汇报

3.小组讨论:

同样是用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为什么有的能摆成,有的`却摆不成呢?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组实验结论,你能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4.全班交流

(1)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呢?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组1:三根长度不相同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组2:两边长度加起来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组3:…………

根据学生回答,举出反例:引导学生辨析,逐步完善学生认识,达成共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2)这边的各组小棒为什么不能摆成三角形呢?(强调“任意两边的和”)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祝贺你们探索和发现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让我们自豪地再说一遍这个结论。

(三)看书巩固自己看教材第27页的内容

(四)拓展应用

1.教科书第28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出示小明上学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上学可以怎样走?有哪几条路线?在这两条路线中,走哪条路线最近?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

集中分析,总结汇报

3.课本第28页练一练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课本28页练一练第3,4小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直观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对于整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几何直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难点: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理念】

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体会画图的优点、借助画图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等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重视知识技能训练,又注重发展数学思考、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能在你的作业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吗?

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怎么求宽?如何求长方形的长呢?

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面积÷长=宽

面积÷宽=长

师:今天老师想请大家解决我们学校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愿意吗?

2、教学例题

(一)例1教学

出示例题:合肥市华山路小学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 ……此处隐藏23330个字……

如果不用好不好算?

(80+20)×25

问:这道题与(80+4)×25的样子一样,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为什么你们又不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了呢?

教师小结: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②21×25 75×99+75

小结:在计算中遇到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数等方法,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将式子变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然后再进行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生搬硬套题型。)

五、全课小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

当你们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某些规律,而你又不敢肯定它正确时,你可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8+23)×8 (18+23)×8=18×8+23×8 7×48+7×52=7×(48+52)

=41×8 … … … …

=328(元) 学生举例 … … … … 34×72+34×28 (20+4)×25

18×8+23×8 … … … … (80+20)×25

=144+184 个性概括:… …

=328(元) (a+b)×c=a×c+b×c 21×25 75×99+75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

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