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 > 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

时间:2024-06-01 12:06:19
教育调查报告(15篇)

教育调查报告(1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调查报告1

一、调查状况

我于20xx年x月对初中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了调查,那么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在国家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被广大的教师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转换为行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已经被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被认同;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已经被确定;宽松开放教学平台正在搭建;有美有术的教学策略得到贯彻。但是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二、调查重点:

这次调查主要的重点是美术学科定位以及当前农村美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教师素质及教学设施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方法:

走访,查询资料等。

四、调查结果: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容忽视调查表明:农村学校美术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美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大多农村教书属于兼职教师,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和新课程的培训,有的仍没有美术课程标准,有的缺乏必要的美术教学参考书,有的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水平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严重的制约着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这是一个十分有必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学校没有美术活动教室,没有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配备相应的写生桌椅﹑画板﹑画架﹑静物石膏像﹑等教学设施。农村大部分学校由于教育经费不足,为了压缩开支,对美术教学设备资料一概不予订购。教学条件的滞后,严重制约了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学科地位重视不够,美术学科仍旧是薄弱学科,与音乐体育一起被视为“小三门”“副科”。为此在教学评价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很多学校对在计算工作量时只相当于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一半,美术教师在评优﹑评职﹑评先﹑住房﹑待遇等方面都低于其他学科教师,据调查很多据有20多年教龄的教师,到目前为止没有评上中级职称。这些都是直接造成美术教师大量流失和教学随意散漫的主要原因。

针对我州目前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在今后我认为应该提出一点思考及建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客观对美术学科存在差异,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针对性的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有计划有措施进行美术学科教学:

(一)由于小学出现的这一状况,就初中美术教学而言,本身就和小学教学之间存在程度的:脱节,缺乏一种联系性。小学美术教学只重视想象力思维力的的培养,教学中往往重视表像,抽象,超现实的想象,学生绘画往往多姿多彩,说白了就是让学生随便画画,因而完全忽视了技能的培养;而初中美术教学从根本上让学生有一定中国画,素描,色彩的技能。根据这一状况教师课根据教材与教学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初中教材以外的技能常识方面的知识讲授,尽量填平存在的天形“沟”这样做:在上面可增强小学与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连贯性。

(二)美术教学薄弱的学校中欣赏课问题尤其突出。初中美术教学中更应该注意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的对美术课的兴趣爱好。在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方法的同时增加美术技能,技法的介绍,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价值,同时有激励学生的审美选择,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美术教学学科中可适当自主开发一些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可根据小学美术教材为依托,这样即复习小学的内容,又能本着针对小学教学中技能传授不够的特点选择性,过渡性内容进行教学,又能对薄弱学生进行补课

(四)因才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从教师个别差异出发,在课堂教学外对学生进行特殊辅导,力量有所倾斜,让这些学生能与大家共同进步,不至于对美术失去兴趣。

(五)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学生自主开发新的学习资源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学校图书室是学生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参观校内外美术品展示场所在校内组织画展,手工作品展。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观展。

五、调查结果的反思: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学生的发展也应该是平衡的,全面的,初中美术教学也应该适应这一形式,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出发点。积极发展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0xx年x月x日

教育调查报告2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近几年教育费支出已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的一个重点。子女教育费用之处已经超过养老和住房支出,占居民总消费之首。在对居民储蓄目的调查中也显示,“攒教育费”是居民储蓄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养老”、“住房”和“预防意外”。

一、XX区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主要特征

(一)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大。

据XX区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1-6月,XX区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支出为737.62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2.5%,相当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2%。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是以XX区全体城镇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考察后所得到的数据。如果把样本范围缩小到实际有子女正在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家庭,那么,人均教育支出无论绝对数额还是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都会大大增加。

按照当前教育收费价格,XX区一个计划内高中生一年的学杂费、课本费等费用约在1000元左右,计划外招生还需加3000--15000元的择校费;在外就学的大学专科、本科生一年的费用(包括生活费)大约1.2--1.5万元,三年需3.6--4.5万元,四年需要4.8万元—6万元,而20xx年XX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5277.83元。

(二)增长的速度较快。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城镇居民教育支出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也在快速增加。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费支出仅占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10.7%;20xx年占到15.6%;20xx年占到10.3%; 20xx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到总支出的15.6%。

二、XX区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基本构成

第一,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方面以在校大学生的支出尤为突出。据对XX区有大学生的部分家庭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一个大学生年均费用约12000元左右。城镇家庭大学生一年的教育消费相当于大部分家庭年总收入的近一半,使许多家庭只有动用多年积蓄,甚至靠借、贷款来供子女读大学。该项教育支出居各层次学生家庭教育类支出的首位。高中阶段的教育费用支出虽然不及大学,但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每个高中生一学年的学杂费、课本费等支 ……此处隐藏29134个字……,现将调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二、调查过程

调查对象:西山中心小学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教师和部分学生

调查方法:采访、收集有关资料

调查时间:20xx年7月~8月

顺应时代的需要,西山中心小学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组织力量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本地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使学生不仅全面了解家乡,并且获得本地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1、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的是体现地方特色,西山中心小学更是体现出了这一点,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骨干教师联合组成的编辑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编集而成。该教材名为《走近西山》,共六册,每册主题不同,按照由低到高分别介绍了西山的水果、特产(一、二年级),西山地名的来历(三、四年级),名胜古迹和名人诗咏(五、六年级)。该校主要利用每周的地方课组织学生进行校本教材的学习,其次参与语文课程的辅助学习。

2、组织课外活动

随着校本教材的开发,西山中心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首先他们在全校范围内,根据不同年龄、班级,挑选一批有兴趣、有热情、充满活力的学生,组织了六支金牌小组,分别是摄影队、导游队、美术队、文学队、民乐队、小记者队……这些小组的指导老师都是该校有特长的教师,他们利用课堂、社会、家庭、社区等多种渠道引导学生阅读西山、绘画西山、歌唱西山、了解西山,将吴文化扎根进孩子的心田。具体了解了以下情况:

摄影组:学生8名,主要学习摄影基本技巧,拍摄西山美丽风光。

目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感觉,作品能在市级以及市级以上报纸刊登。

导游组:学生10名,了解西山主要景区的景物及其来历,优美的传说故事,给来当地旅游的朋友作导游、作解说。

目的:提高学生文学修养、提高学生与人交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能把西山文化介绍给游人。

美术组:学生30人,描绘美丽的家乡,花鸟虫鱼、花草树木等。

目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参加考级、能有作品发表。

文学组:学生80人,主要能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描绘家乡,书写家乡,把家乡传颂。

目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作品能在市级及市级以上刊物刊登。

民乐队:学生28人,学习古筝、琵琶、笛子、铜管、号等乐器,演奏民族音乐,陶冶情操。

小记者队:学生10人,通过对家乡各主要景点的了解,为来西山旅游的游客免费导游,介绍西山、宣传西山,让更多的人走进西山。

金校长说:我们西山的孩子,不能只有基本的语文知识,要全面发展。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西山的文化很深,很值得研究,对孩子们的将来会有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文化素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相信,西山的学生不会比别人差。

3、语文教学融进校本课程

在这里,校本课程没有被隔立开来,而是融进各门课程,有机地实施研究,特别是在语文课程中尤为显著。

我和部分语文老师做了交流,他们觉得,语文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融合,对学生的知识拓展和联系生活十分有帮助。有位六年级老师举了个例子,她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自然而然引申到家乡古樟园的百年古樟,并且带领学生来到古樟面前,了解古樟,认识古樟,与大榕树做比较,学生学兴趣盎然,并且写下不少作品。小导游也一展身手,得到一次实地导游的机会。所以,对于校本课程,孩子们举双手赞成,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知识面拓宽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我翻看了几册校本教材,在校本教材中,有部分古诗,是赞美西山美丽风光和水果特产的。戴老师说,六年级学生正在补充古诗词,因此对描写西山的诗词学生觉得尤为亲切,兴趣很浓,而且有些学生在这基础上,查资料寻找到更多的诗词,还举行了诗词诵,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4、课外阅读指导

西山中心小学结合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西山,我认真搜集了一下有关的书籍,如:金培德校长著的《西闲小作》、《阅读西山》、《名人与西山》,马安沧著的《诗话西山》李嘉球著的《西山》。这些书籍对西山的文化、历史、人文景观作了生动、浅显的叙述,使学生看得懂,喜欢看这些书。在和学生座谈时,我作了简单的调查,发现经常看这类书籍的学生占40%,偶尔看看的占40%,我认为这数字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只要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课外阅读就能蔚然成风了。

学校结合课外阅读,还开展了“讲故事比赛”(西山传说),“作文比赛”(根据不同季节介绍西山特点),书画比赛(绘出春天)。西山的孩子是淳朴的,有着特有的乡情民风,西山中心小学正在不断雕琢他们,让他们更加成熟。

5、吴文化教学成绩

我通过教导处,初步了解了这所学校在开展吴文化活动中取得的成绩,现摘录如下:

1、学校出版了一本学生获奖作品集《碧螺飘香》

2、两年里,该校文学社学生刊登在《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报纸上的文章近百篇。

3、民乐队在吴中区民乐比赛中获得好评。

4、《包山教育》是该校校刊,每学期出版一次。

三、调查发现:

吴文化是吴中大地一份宝贵的资源。传承吴文化,发展吴中是每一个吴中人的职责。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渠道获取地方文化,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对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个阶段的调查,使我对西山中心小学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吴文化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觉得这所学校在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方面是做了不少努力的,也看出学校花了不少的人力和财力开展各种活动。

根据调查,我认为他们已经做得不错,不过,还得指出几点:

1、很多地方需要有系统的安排,比如课外阅读的时间表呀,安排阅读的具体内容;

2、开展活动要有一定的步骤,有计划、过程、总结,使整个活动形成一个合理的教学、教育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校本课程过于成人化,学生不认识的字词太多,内容缺乏生动性、吸引力,问题设置缺乏趣味性、灵活性;

4、过堂现象严重,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只知道某个景点或古迹、字碑……实地考察了解还不够到位;

5、活动的点面结合不够明显。

四:调查对策:

1、采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清新的空气下呼吸,让学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认识吴文化,了解吴文化。

2、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教学,摆脱课堂教学的死框框,于山水之间获取吴文化灵感。

3、让本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文化魅力。

结语:

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吴文化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作为研究者应该放开手脚,切不可捆绑研究、只图收集研究资料,忽略研究的真正目的和价值。因此,在研究活动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发现、不断提高、不断修整,从而圆满完成本课题。

《教育调查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